返回 首页 迷你导航

小雪丨八大养生方缓解体质虚寒!

(浏览量:120)

小雪丨八大养生方缓解体质虚寒!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曰:“10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这个时期天气逐渐变冷,黄河中下游平均初雪期基本与小雪节令一致。虽然开始下雪,一般雪量较小,并且夜冻昼化。
我国古代将小雪分为三候:
一候虹藏不见丨由于气温降低,北方以下雪为多,不再下雨了,雨虹也就看不见了。
二候天腾地降丨天空阳气上升,地下阴气下降,导致阴阳不交,天地不通。
三候闭塞成冬丨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冬藏:做好“”三藏”,一冬健康

 

小雪养生,贵在“冬藏”!“冬藏”到底要藏什么?一藏身、二藏阳、三藏神。

 
一 藏身


藏身有两层含义:一是冬季冰天雪地的时候要减少外出,尽量待在温暖舒适的室内;二是外出时要藏好身体的关键部位——头、肩膀、肚子、背部、膝盖、脚部,不能受风受寒。

 
一旦没藏好,轻则感冒头痛、肠鸣腹泻,重则导致肩周炎、关节炎、阳痿早泄、痛经不孕、中风、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发生。

 

 

二 藏阳

 

冬,对应五行中的水,五脏中的肾。冬天,肾脏像水一样开始潜藏、凝滞,人体阳气内收,精气固藏。
 

藏阳重在护肾!小雪节气保健灸取穴:命门穴、太溪穴、关元穴
 

命门穴,顾名思义,就是“生命之门”的意思,古代医家认为命门内含有真阳,五脏六腑以及整个人体的生命活动都由它激发和主持,艾灸此穴能养护“命门之火”。

 
太溪穴,是肾经上的原穴,被称作是汇聚肾经元气的“长江”,艾灸这个穴位能够调动起生命的原动力,增强身体御寒、抗病的能力。


关元穴是“封藏一身真元之处”,灸法借助火力,有行气活血、补益阳气的作用,施之关元,能使肾中精气盛而体日壮。

 
冬不藏阳,寒凝心脉,心脏易缺血,人会感到心悸气短、胸闷胸痛,所以艾灸命门穴、太溪穴、关元穴除了敛藏肾精,对养护心脏也有帮助。心脏不好、血压不稳定的朋友,最好加灸内关穴、神门穴,加强心脏功能。
 

早睡晚起也是一种藏阳之道。
 

《黄帝内经》里提出“冬三月,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阳光”。
 

冬季万物生机闭藏,水面结冰,大地冻裂,所以人不要扰动阳气,要早睡晚起,须等到日光出现后再起床。
 

三 藏神

 

人在暴怒或欲望高涨、精神兴奋时,阳气升浮外越,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就散失了体内很多阳气。
 

因此,人在冬天,情志上也要潜藏,不要轻易动肝火,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避免过度兴奋,用现在的流行语说就是“佛系”,佛系地看待周围的人、事、物,减少外界对神气的不良刺激。

 

缓解体质虚寒八大养生方

 

大雪节气来临,寒风瑟瑟,草木凋零。有的人会变得情绪低落、精力不足、懒慵乏力、嗜睡、食欲旺盛、注意力无法集中、对事物兴趣下降、希望独处等。这种现象称之为"冬季抑郁症"。
从中医来看,素体肾阳不足,清阳不升,导致脑窍阴浊弥漫。治疗也很简单,一则趁冬补肾;二则多晒太阳;三则艾灸关元、百会诸穴。
小雪节气适合艾灸养生,尤其是体质虚寒人群,下边介绍8大养生方,希望能帮助你养出好身体。


一、补中益气艾灸养生方
【施灸方穴】百会、中脘、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渊。

【方穴功用】益气行血、通经活络、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健脾和胃、温中散寒、脾肾双补、化水利湿、调和营卫。

【方穴主治】可作为一切亚健康艾灸养生保健的基础施灸方穴,还可治疗气虚血瘀之中风、胃脘痛、腹胀、腹泻、气短、乏力、腰腿无力、浮肿等症。

 

二、五脏俱补艾灸养生方

【施灸方穴】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

【方穴功用】补五脏、调气血、安神定志、通经活络。

【方穴主治】为背部膀胱经穴位,可用于强身健体、防治亚健康、体质衰弱。还可治疗心悸气短、腰酸乏力、中风后遗症及一切虚劳损伤。

 

三、独灸关元养生方

【施灸方穴】关元。
【方穴功用】补元益气、温肾健脾、补肾固脱、回阳救逆、温中散寒、理气止痛、补肾纳气、温阳利水、补血调经、温暖下元、补虚泻实、延年保健。
【方穴主治】可用于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频数、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中风及一切虚劳损伤。关元还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女子可配合三阴交艾灸,男子可配合足三里艾灸。


四、呼吸系统艾灸养生方

【施灸方穴】风门、身柱、肺俞、足三里。


五、心血管系统艾灸养生方

高血压:风门、曲池、足三里、阳陵泉。
冠心病:身柱、郄门、三阴交,也可以灸膻中穴。


六、消化系统艾灸养生方

【施灸方穴】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阳陵泉。


七、神经系统艾灸养生方

【施灸方穴】大椎、身柱、肾俞、足三里。


八、泌尿生殖系统艾灸养生方

【施灸方穴】肾俞、关元、三阴交、足三里。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