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迷你导航

时光为半,不负春光,春分节气养生

(浏览量:191)

今年的3月20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一个“分”字道出了昼夜、寒暑的界限。这时太阳黄经为0度,太阳的位置在赤道上方。农历书中记载“斗指壬为春分,约行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当春之半,故名为春分。”

春分日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南北半球昼夜相等。从这一天起,太阳直射位置渐向北移,南北半球昼夜长短也随之而变,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与之相反。春分一到,雨水明显增多,我国平均地温已稳定在10度,这是气候学上所定义的春季温度。欧阳修对春分也曾有过一段精彩的描述:“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无论南方北方,春分节气都是春意融融的大好时节。 

春分节气三候


春分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

根据古人的测定标准:“初候玄鸟至”,玄鸟就是燕子,属于季节性候鸟,春分时节北方天气变暖,在南方越冬的燕子又飞回北方,衔草含泥筑巢居住,又开始新一年的生活。


“二候雷乃发声”,雷鸣之后再过五日,看见闪电。虽说惊蛰有雷声,可是真正多雨的时节是在春分,这个时候天气转暖,雨水增多,空气潮湿,于是有二候“雷乃发声”。


“三候始电”,由于雨量渐多,伴随着的是雷声和闪电。这时人们经常可以看见从云间凌空劈下的闪电。

 

春分属仲春,起居方面仍应遵守“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的养生原则,宜晚睡早起,慢步缓行。春分时虽然太阳直射赤道,北半球阳光逐渐增多,天气日渐暖和,但日夜温差较大,而且还不时会有寒流侵袭。此时养生要注意适时增减衣物,尤其应注意下肢及脚部的保暖,穿衣以下厚上薄为宜,勿极寒,勿太热。尤其是抵抗力差的老人及小孩,更应注意适时增减衣物,以免穿脱不当引起感冒。

 

 

到了春分节气的时候,严寒基本上已经过去了。但是冷暖变化比较大,并且风比较多。因此,很容易滋生病菌,最终导致人们出现月经失调、过敏性疾病发作、感冒流鼻涕等。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运动来增强免疫力。

平时的时候可以出门散步、慢跑,打太极拳也是非常不错的。这些运动动作柔和舒缓,既能够活动筋骨,又不会因为强度过大而给身体带来负担。其中,还应该多一些户外运动,比如说天气晴朗的时候,可以去踏青郊游。因为青绿色入肝养肝,多看看绿色,配合运动,能够起到疏肝养肝的功效。

春分时节,饮食忌大热大寒,力求中和。食物分寒、热、温、凉、平五种属性,在烹调鱼、虾、蟹等寒性食物时,添加葱、姜、酒、醋类温性调料,以防止菜肴性寒偏凉;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阳类菜肴,配上蛋类等滋阴食材,达到阴阳互补之目的。


黄豆芽:黄豆芽具有清热明目、补气养血、防止牙龈出血、心血管硬化及降低胆固醇等功效。春天是维生素B2缺乏症的多发季节,春天多吃些黄豆芽可以有效地防治维生素B2缺乏症。豆芽中所含的维生素E能保护皮肤和毛细血管,防止动脉硬化,防治老年高血压。另外因为黄豆芽含维C,是美容食品。常吃黄豆芽能营养毛发,使头发保持乌黑光亮,对面部雀斑有较好的淡化效果。

小葱:葱、姜、蒜不仅是调味佳品,还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可增进食欲、助春阳,还具有杀菌防病的功效。春季是葱在一年中营养最丰富,也是最嫩、最香、最好吃的时候,此时食之可预防春季最常见的呼吸道感染。北方人春天爱吃的小葱炒鸡蛋或小葱蘸酱,都是很有营养和顺应节气的最佳吃法。

 

芹菜:芹菜特别适合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糖、缺铁性贫血、经期妇女食用。芹菜有平肝降压、镇静安神、利尿消肿、防癌抗癌的功效。芹菜含铁量较高,能补充妇女经血的损失,是缺铁性贫血患者的佳蔬。但芹菜性凉质滑,脾胃虚寒、大便溏薄者不宜多食,芹菜有降血压作用,故血压偏低者少食。

 

莴笋:莴笋含钾量较高,对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有益。莴笋具有镇静作用,经常食用有助于消除紧张、帮助睡眠。莴笋不同于一般蔬菜的是它含有非常丰富的氟元素,可参与牙和骨骼的生长,改善消化系统和肝脏功能,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促进食欲,有助于抵御风湿性疾病和痛风。

 

肝主情志,肝脏会影响到人的情绪,同时情绪也会影响到肝脏的功能。当情绪不舒畅时,疾病也就出现了,所以民间有‘万病气上来’的说法。调理情志最重要的就是情绪要舒缓,早晨养肝调理情志,可以采取深呼吸的方法,深呼吸能使人体的胸部、腹部等相关的肌肉和器官得到大幅度的运动,吸入更多的氧气,吐出二氧化碳。对缓解疲劳和不良情绪非常有益。早晨养肝,还可以通过特定的发声方法进行,即“嘘肝法”。嘘肝法是中医提倡的一种养肝功,早晨选择空气清新的地方,深呼吸并口中发出“嘘”声,缓慢吐气。长期这样做可以使肝气得到舒畅,病邪得以外泄,起到养肝调理情志的作用。

一般而言,“节气灸”应包含两个关键的内涵,即时令节气和艾灸。养生要尤其注意“两至两分”的保健灸,两至两分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此时为自然界天地阴阳之气升降变化及阴阳消长的转折时期,是阴阳升降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刻,应用简便的方法扶助正气,激发机体的潜在的顺应能力或应变能力,有助于防病保健。


春分时节应尽量保持脏腑、气血、精气等生理活动的“内在运动”与脑力、体力和体育运动等的“外在运动”和谐一致。艾灸的主要穴位有:大椎、肝俞、膻中、关元、太冲。

1、大椎穴

取穴方法:取定穴位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取穴原理: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艾灸大椎能益气壮阳,防治风寒之功效。

2、肝俞穴 

取穴原理:中医认为,肝主目,肝俞穴有滋养肝血、明目的作用。

艾灸方法:取俯卧位。选择新鲜的老姜,切成0.3厘米厚的薄片,在姜上扎小孔。把姜放在肝俞穴上,将艾炷放置姜上,点燃艾炷,每次灸5~20分钟。或温和灸肝俞穴。

3、膻中穴

取穴原理:膻中穴是人体保健的要穴,具有宽胸理气、活血通络、清肺止喘、舒畅心胸等功能。主治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心悸、呼吸困难、咳嗽、过胖、过瘦、呃逆、乳腺炎、缺乳症、咳喘病等。

功能作用:募集心包经气血。

4、关元穴

取穴原理: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小肠之气结聚此穴并经此穴输转至皮部。它为先天之气海,是养生吐纳吸气凝神的地方。古人称为人身元阴元阳交关之处;老子称之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功能作用:中医认为,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

 

5、太冲穴

 

取穴原理:此穴是肝经上的原穴,艾灸此穴有助于打通整条肝经的经脉,起到理气消肝,增强体内血气供应,疏通郁结,平息内火的作用。

功能作用:平肝息风,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据说,在每年的春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早在4000年前,中国就有了春分立蛋的传统,当时是为了庆祝春天来临。后来渐渐演变为一种祈求好运的传统。


想成功“竖蛋”,可以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尝试把它在平面桌子上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有人解释,这跟“春分”地球地轴呈66.5度倾斜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刚好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很有利于“竖蛋”。据说立稳的鸡蛋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可保持十几天不倒。

春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春分当天。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其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

 

 

在岭南的一些地区,春分之日还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人们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


采来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民间还有一则顺口溜对此记述:“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春分到来之际。面对万物萌发,人们自然要祈求家宅安宁、身壮力健了。

《踏莎行·雨霁风光》


欧阳修

雨霁风光,春分天气。

千花百卉争明媚。

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

薜荔依墙,莓苔满地。

青楼几处歌声丽。

蓦然旧事上心来,无言敛皱眉山翠。


《癸丑春分后雪》


苏轼

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

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

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

从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