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11月22号)两个月是庚子年五之气;《黄帝内经》:在今年五之气两个月里,主气为阳明燥金,客气为少阳相火;受当令之气--客气少阳相火的影响,阳气重新施化,草木重新发芽生长,天气不冷不热,老百姓觉得舒适,如果健康出现问题以温病为主.....

也就是说,进入秋分以后,今年还剩下的一个半月的秋季(秋分、寒露、霜降)处于“秋行夏令”的气候特征,秋天本应以“收”为本,结果,这段时间里天、地、人都处于“夏长”的外泄状态。
同时也形成“金火相搏”的格局:火克金,金应肺,所以这段时间会出现“肺系问题”。加之今年全年“金运太过”---肺气太盛,处于消耗的状态,也就是说本来肺就虚弱,又被火克,“肺系”会出大问题!简单理解,这段时间:感冒、咳嗽、鼻炎、哮喘、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问题;皮肤问题;肠道问题会增多及加重。
再就是,现代医学认为的过敏性问题,比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咳嗽、过敏性皮肤病.....在这个季节也会多发,因为也跟肺系有直接关系!
实际上,从我国疫情防控取得的胜利来看,预防“呼吸系统问题”没有任何诀窍:你要么提高免疫力,最好的医生是自已,坚持铁杆中医381工程!
秋 分
秋分,将秋天一分为二,也意味着阴阳平分、寒暑平分;秋分一过,太阳离我们(北半球)越来越远,白天就越来越短,寒凉之气正是掌握主导权。
要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地阴阳之气的升降变化,来养五脏: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四季养脾胃。
秋天要养肺,结合今年实际情况---,我们可以从饮食上增加酸性食物,来收敛太盛的肺气,从而到达“补肺”的作用。同时“酸甘化阴”,酸性食物也可以增加身体的津液,来帮助“润肺”缓解秋燥的作用。
再加上剩下的2个月处于“秋行夏令”“冬行夏令(立冬-小雪15天)”之中,夏应心,我们心阳外越,不利于阳气收敛!我们也可以增加酸性食物,来帮助我们滋阴敛阳,所以接下来的2个月滋阴尤为关键!当然酸性食物有醋,酸甜的葡萄、柚子、梨、山楂、苹果.....等。芝麻、核桃、蜂蜜、藕、银耳、百合、山药、莲子.....都是很好的当令食物。辛燥的食物少吃,有铁杆问“姜枣茶”还能不能喝?接下来的4个月少喝为最好!
我们睡觉之前和起床之前,都可以平躺在床,闭眼,舌底上颚,双手重叠放在关元穴处,我们轻轻叩齿,这样嘴里的唾液会增加,然后我们把唾液慢慢咽下。
我们嘴里的唾液是肾气和脾气生化而成的,合称“金精玉液”。道家认为:人就是一个小天地,心为天,肾为地,气循环于天地之间,心性伏下,与肾气交合,《老子》:“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的口水是气之所生,犹如清晨的露水,最能滋养润身体。搓脚底是滋阴的,我们铁杆在这段时间足浴后,安康调理粉不能少,搓脚底数量加强最好!如果我们搓脚的时候跟轻叩齿一样:闭眼,舌底上颚,微用力缓慢而搓,效果会更好!看到这份安康调理小精油了吗?这个秋分时节一天都不能少噢!
“秋行夏令”,如果秋天收阳不足,冬就无足够的阳抵御寒冬,让我们的免疫力经受大考!铁杆中医力荐腹灸,腰灸,头灸,充分滋阴!关键秋灸关元穴!

所谓的秋灸关元,腹灸关元穴是可以帮助你“收”的!在接下来的2个月,铁杆中医安康调理补气养血粉,多灸关元穴,直接达到滋阴效果,节气养生相当重要啊!
保健穴,也就是提高免疫力的穴位有很多:大椎穴、肾俞穴、命门穴、中脘穴、肚脐、关元穴、足三里等。
我们可以每天取1-2个穴位,配上关元穴一起灸,每次30分钟,温度120度;腰灸,腹灸5天休一天。
对于年老体弱的铁杆,最好取穴:大椎穴、肾俞穴、中脘穴、关元穴各30分钟,腹灸,腰灸5天休一天。坐灸照常进行,这样灸,可以帮助气血循环更顺畅。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预防“呼吸系统问题”没有任何诀窍:你要么提高免疫力,要么最好的养生是自已,铁杆中医愿意陪伴您一起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