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小暑牵三伏」,这马上就要到小暑了,小暑过后就要正式进入「三伏天」。
按传统推算方法,今年三伏长达40天,高温天气将持续40天之久!
这么热的天儿,是真不好过啊,尤其对于咱们中老年人,很可能表现出一些不适感。
假如下面这些症状:
反复上火:溃疡、咽喉痛;
睡不好:入睡困难、易醒、深度睡眠时间短;
头脸油腻:头发、脸爱出油,每天都要洗头;
关节疼痛:肩周、膝关节、腕踝关节疼痛;
肥胖:赘肉集中在腰腹、下半身,脂肪堆积;
肠胃脆弱:饮食耐温不耐寒,吃凉食就拉肚子,大便黏腻;
舌苔泛白:舌苔中间发白,舌尖、舌边腥红;
您中招超过2条以上,那很可能是「上热下寒」体质,就要注意了!
而即将到来的三伏天,不仅是帮您调养的黄金时机,还是提前为您打好秋冬基础的重要时刻!
借三伏阳气,扶阳祛寒湿
所谓「上热下寒」,其实跟咱们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
因为平时主要动脑、动眼睛、动嘴巴,阳气聚集在上面,因而表现为上焦上火。
而咱们现代人日常习惯久坐,现在疫情也不能乱跑,又整天待在空调房,很容易寒湿瘀滞不通,血运不畅。
导致中间的脾胃,下焦的手脚、关节、子宫等,就都会出现各种问题。
想改变「上热下寒」,一是要扶阳祛寒湿,二是要把阳气拉回到原来的位置。
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天地间阳气旺盛,此时如果用正确的方法,给身体加把合适的“火”,就能让双重阳气内外夹击体内寒湿,从而轻松排陈寒、祛阴湿、养阳气。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更是如此。
给身体加几把火,内养外调理
三伏天历来有「热养生」一说,原理也就是给身体加把火。
趁着伏天调整一下饮食和生活习惯,就可以轻松帮我们实现「扶阳祛寒湿」的目的。
三伏天吃牛羊肉/喝姜茶
很多人认为牛羊肉是冬天进养佳品,实际上夏天吃,也可以温阳散寒,补中益气。
「伏天一碗羊肉汤,不用神医开药方」,就足以见羊肉在伏天的效用。
不过夏天食用热性肉类时,要注重荤素搭配,温凉互补。
吃涮羊/牛肉火锅时,多吃冬瓜、青菜平衡寒热,牙痛、上火、发烧感染、体质偏热的人,应忌食热性肉类。
这里大妈提醒一句,现在疫情不乐观,最好在家吃熟食。
夏季驱寒另一个超简单的办法,就是吃生姜。
吃生姜的方式有很多,最简单的就是早上熬点姜汤,切几片姜,用水煮一下,但是记得一定要早上喝!
如果觉得煮生姜水麻烦,也可以试试直接冲泡的姜茶,红糖姜茶,纯天然的食材,直接拿开水冲泡,每天一杯,感觉体内的寒气丝丝往外冒,整个身体都暖了。
三伏天泡脚
很多中老年人在夏天,会把热水泡脚这个好习惯给忽略了,但其实天气越热,湿邪越重,再加上久吹空调,寒湿会更严重。
睡前用艾叶50g煮热水泡脚,可以通过刺激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等足部的六条经络,起到健脾、除湿、通经、利水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