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迷你导航

立春:升发阳气,调顺肝气!

(浏览量:506)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称“四立”,是24节气中最重要的4个节气之一。如果加上“冬至、夏至”就是最重要的6个节气。


而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是一年的初始;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的养生调理将会影响全年的身体健康!


中医养生的核心:顺天时。

要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季节的变化。


春生,生什么?

当然是生发“阳气” -- “五脏的阳气”。


因此,立春拉开了“阳气生发”的戏幕----进入了阴退阳长、寒去热来的转折点。

升发阳气

《黄帝内经》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季是人体阳气生发的季节,应顺应天地阴阳之气,给予适当的调摄,使阳气得以宣达。 此时的人体阳气犹如刚刚发芽的幼苗,气血已经从内脏开始向外走了,而此时天气阴寒未消,身体虚弱之人阳气会生发无力,因此我们需要通过饮食、按摩、运动来达到生发阳气的目的。

1、饮食升阳


《千金要方》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立春后阳气初生,饮食应适当增加辛甘温性的食物。辛甘食物可帮助发散阳气,温食利于维护阳气,如山药、春笋、韭菜等,都可以吃些。


不宜吃大热、大辛的食物,如羊肉、人参、附子等,以免阳气生发太过导致上火。


同时应当减少酸味收涩食物的摄入,如海鱼、虾、螃蟹等,防止阳气生发不足,郁结在内,而生病变。

2、按摩升阳

这里铁杆中医谢泽辉要给各位强烈推荐“五指梳头”。

为什么要强烈推荐“五指梳头”呢?


一:宋代张瑞义《贵耳集》载文曰:
服饵导引之余有二事乃养生之大要,
梳头洗脚是也!
而且大道之简!


:头为诸阳之会,身体所有阳脉都要在头部循经而过,梳头可以帮助阳气上行;


:初春乍暖还寒,人体容易受到风邪的侵袭!《黄帝内经》中讲到:“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就是说当风邪侵袭人体时,头部最先受到损害。头部遭受风寒,不仅会影响阳气的生发还会出现各种头痛。

梳头也能将风邪“拒之门外”。《圣济总录・神仙导引》中这样记载:“梳欲得多,多则祛风,血液不滞,发根常坚。”


每天如果能均匀缓慢的梳头100下,务必将整个头皮疏到,那么就完美了。

还有铁杆中医谢泽辉老师特别推荐用双手轻轻呵叩头上百会穴,疏通人体吸收阳气开关!

3、运动升阳

动能升阳,春季万物发陈,空气清新,正是采纳自然之气养阳的好时机,应该多去户外散步、晒太阳、打球、打太极,让气血通畅,郁滞阳气疏散,提高免疫力。


立春后的运动以“微汗”为好。“汗为心之液”、大汗会损伤心阳。 

铁杆中医谢泽辉老师特别推荐,一年之计在于春,天天练夹脊飞金精3次以上,每次20分钟,启动自身免疫系统!

临睡前百岁工程摇头摆腰双碰脚,一样不能少!

调顺肝气

中医认为:春属木,与肝相应。所以立春养生以养肝为主,中医理论认为“肝主情志”、“怒伤肝”。因此养肝的关键就是要保持心情舒畅,力戒暴怒或心情忧郁。可以通过外出活动,多晒太阳等调养情绪的方法,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从而达到人体脏腑功能正常运行的目的。


丁酉年肝木气弱,这样会造成肝气虚和郁!因此生发肝阳,调顺肝气尤为重要。

1、饮食调肝

中医有“青色入肝”一说,绿色食物有益肝气代谢循环,具有舒肝强肝之功能,是人体“排毒剂”,能起到调节脾胃消化吸收的作用,还能消除疲劳、舒缓肝郁,所以多吃些深色或绿色的食物能起到养肝护肝的作用。

2、每天坚持足浴,按摩太冲穴调肝

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可以敲打、按揉、拉伸肝经;顺着肝经按揉,如果有疼痛点,一定要通过敲打、按揉、艾灸到不痛为止。否则就会肝气不顺。

“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也是储存肝经元气的仓库。每天艾灸它20分钟能养肝护肝;艾灸之前最好按揉太冲穴3分钟。而脚每天有意识地用力重复抓握动作也能起到补肝作用。
铁杆中医谢泽辉老师特别推荐新足浴养血护肝,春天洗脚,升阳活血固虚脱!
重点按摩太冲穴及涌泉穴各100次!






防风透气

春季以“风”气为主。这个季节虽有微风拂面的惬意,但也少不了狂风大作的沙尘。《黄帝内经》说:“风者,百病之始。”因为其他几种邪气是借助于风气侵入人体的。

在早春,主要是风寒邪气致病。它能通过毛孔而进入人体,特别会攻击人体阳气聚集的部位,如背部、头部、上肢等。

如果风邪跑到人体表面会引起荨麻疹、皮疹、皮肤瘙痒症,跑到头部会使人头痛、困倦,跑到关节上会引发关节疼痛,跑到肌肉里会导致肌肉酸痛。

每天可选择上午9~11点或下午2~4点,气温和空气质量较好的时候,开窗1~2小时。平常也可以到空气清新的郊外、公园里,尽情呼吸新鲜空气,排出身体里的郁热之气,帮助身体吐故纳新,清除堆积的“垃圾”和“毒素”。

夜卧早起

春季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白天变长,晚上变短,正值天地之气相交、生命繁茂生长之时。人体也要顺应自然,相应延长活动时间,保持生机盎然的状态。

《黄帝内经》记载“春三月,此谓发陈”,应“夜卧早起”。提醒人们根据自然界四时的变化规律,与冬季相比,睡觉稍晚一点,起床要早一点。

当然,这里的“夜卧”是相对秋冬的作息时间可稍晚一点,但也要尽量在晚上11点以前入睡,每天至少保证6~7个小时的睡眠,让五脏六腑特别是肝脏得到良好的休整,而不是熬到夜深才睡觉。


此外,夜卧早起也提示大家不要睡懒觉。春天应肝木之气,喜条达而恶抑郁。睡觉时间过长,不利于肝气的升发,人反而容易出现“春困”,引起疲倦乏力、精神萎靡等不适。经过一晚优质睡眠过后,跟着太阳一同起床,有助于阳气的提升。

春捂秋冻

老人常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因为初春天气变化较大,乍暖还寒,体表的皮肤毛孔开始打开,御寒能力减弱,所以不提倡马上脱去棉衣。老年人和身体虚弱者应当尤其谨慎,年轻人即使觉得热,穿衣也要下厚上薄,同时注意对颈、膝、足等部位的保暖。

庚子立春,非同一般!
梳头足浴,固虚升阳!
强身健体,大道至简,
健康喜悦,铁杆陪您!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