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的《糖尿病地图》第8版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中国糖尿病患者达到 1.144 亿,换句话说就是每14个人中就有 1 个糖尿病患者,更可怕的是,这当中一半以上的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
看到上面这些数据,你还会觉得糖尿病离自己很遥远吗?
糖尿病的发生,与遗传基因、生活环境和个人行为有关。我们或许无力改变遗传基因和社会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一些生活习惯。惯出糖尿病的8个习惯
1、平时吃过多高热、高脂、高糖食物
很多年轻人热衷于烧烤油炸、大鱼大肉、甜食饮料,沉溺于这些高热高脂高糖食品不能自拔,毫无节制的话,久而久之,肚子鼓了,腰圆了,体重也增加了,代谢问题就随之而来了,后果可能不单单是肥胖这么简单,糖尿病可能也会相伴而来。
2、一坐就是一天
大部分的2型糖尿病与缺乏运动有关。
现在大部分都市人,整天上班对着电脑、下班玩着手机,患上了“懒人症”,极少参加户外运动。要清楚,持续太长时间不运动,体重、腰围、体脂、血脂均可能有所增加,而胰岛素敏感性则会下降,导致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
3、四高相聚:高血脂、高血压、高尿酸、高血糖
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都和「代谢综合征」有关,得代谢综合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胰岛素抵抗。
大家都知道,胰岛素是降血糖的激素,同时,也有调节血脂、影响血压、调节代谢的功能。出现胰岛素抵抗后,身体对胰岛素发出的信息不敏感了,不听胰岛素指挥了,自然代谢紊乱,血糖、血脂、血压异常,体重还会增加。
所以血脂、血压、尿酸等这些控不好,会大大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4、饮食“精打细算”,只吃精米白面
我们都知道,精制的谷物口感好,从而更受大众的欢迎,但精米白面极易分解吸收,也会迅速升高血糖,从而加重胰岛细胞负担,也会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
5、挑食偏食,膳食纤维摄入不足
水果、蔬菜和全麦类等食物富含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本身不会分解成葡萄糖,而且它还能减缓葡萄糖的吸收,平衡血糖的浓度,增加肌肉和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达到预防糖尿病的效果,一旦每天饮食中膳食纤维不足,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6、吸烟、酗酒,烟酒不离手
烟草种含有刺激肾上腺素分泌的物质,会使人精神兴奋,血管收缩,从而让机体处于一个应激状态,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使血糖升高;酒精会刺激肝脏,对糖元的存储有影响,对血糖的稳定极为不利,另酒精对降糖药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7、彻夜工作,经常熬夜
熬夜会导致两个后果,一个是睡眠不足,另外一个是心理应激。这二者都会刺激大脑皮层,使之活跃。大脑皮层的活跃导致下丘脑的交感神经中枢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可导致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升高,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从而引起血糖的升高。
8、过喜过悲,焦虑抑郁,情绪不好
当人处于焦虑、紧张、惊恐、抑郁等不良情绪中时,肾上腺素分泌会增加,间接的一致胰岛素的分泌,如果这种不良情绪长期存在,则可能引起胰岛细胞的功能障碍,使胰岛素分泌不足,进而导致糖尿病
丢弃坏习惯,预防糖尿病
疾病的预防很重要,凡事做在前面比事情发生了去解决要省心省事的偶。所以要预防糖尿病,我们不妨先改掉上面提到的这些坏习惯。
1. 适度运动,不要久坐
尽量争取每天都能做1次运动,每次至少 30 分钟,选择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即运动时心跳呼吸加快、但不急促、无明显疲劳感。
美国糖尿病学会明确指出:所有人都应该减少久坐时间,每半小时就应该起立活动一下。
2. 保证足够膳食纤维,少吃高热量食物
一日3餐做到餐餐有蔬菜,每天能吃足 500 克绿叶菜和 200 克左右的新鲜水果。
主食中尽量粗粮的比例最好能达到二分之一,油炸食品、甜食、饮料、肥肉等浅尝辄止。
3. 严控三高
控制好血压、血脂和血尿酸,对稳定血糖水平好处多多。
4. 少熬夜,保证充足睡眠
尽量能保证每天 7~9 小时高质量的睡眠。
除了这些以外,保持乐观心态,及时释放压力,还有戒烟戒酒,也是要积极做到的。
改变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坏习惯,远离糖尿病。如果觉得有用的话,别忘了分享给你关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