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千年前的《黄帝内经》中,有简单的一段话已将“不生病”的秘诀说得清清楚楚。
它便是:“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名故曰朴。”
下面是从网络上整理的他人对这八条的自身体会,希望可以抛砖引玉,供大家参考。
1、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即对一切有可能引发疾病或破坏健康的因素都要尽力避免,一般来说,人体的疾病,大部分是因为外在的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引起人体生命规律紊乱所产生的。
所以,采取避免接触疾病的感染源,对一切致病致灾的因素都要采取围追堵截和未病先防的措施。
即对一切有可能引发疾病或破坏健康的因素都要尽力避免,一般来说,人体的疾病,大部分是因为外在的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引起人体生命规律紊乱所产生的。
2、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其实并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更多的则是身不由己,也难怪人们难以达到恬淡虚无的心境。
这是一种“心若冰清,天塌不惊”的达观,也是一种“和光同尘,与世无争”的态度,我们只能尽可能的、最大限度的接近这种境界。
3、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其实并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更多的则是身不由己,也难怪人们难以达到恬淡虚无的心境。
这是一种“心若冰清,天塌不惊”的达观,也是一种“和光同尘,与世无争”的态度,我们只能尽可能的、最大限度的接近这种境界。
只要我们能够不被外在的病邪和灾难所累,精神内守不仅是疗伤良药,还是心灵鸡汤。
4、志闲而少欲
人体的精气神内守,以及心理筑起抵抗外邪的城墙,疾病也就难以接近人体。
“精神内守”不单纯是人体内的精气神在体内保卫身体,还包含了让心灵变得坚强起来。
而下面的“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则是对精神内守的补充。
5、心安而不惧
无论是处在多么动乱的年代,还是处在和谐的日子,心中总是保持安宁。
没有忧虑、没有烦恼、没有恐惧,这样才能使心态达到真人的心境。
6、形劳而不倦
就像诸葛孔明当年,躬耕于南阳,不求闻达于诸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但是劳动不能超出身体所能承受的负荷,每次劳动都要以身体不困倦为度。如果困倦了、疲劳了,就要休息休息、锻炼锻炼。
7、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心境宁静和平安,具有君子的风范,具有慎独的品性。无论是在光天化日之下,还是在曲径通幽处,都能行得正、走得稳。
无论是处在多么动乱的年代,还是处在和谐的日子,心中总是保持安宁。
没有忧虑、没有烦恼、没有恐惧,这样才能使心态达到真人的心境。
8、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
食用没有腐烂、没有霉变的食物,穿着自己喜欢并不奢侈的服饰,并喜欢与传承传统习俗,没有高下、没有尊卑的世道。
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简直就是世外桃源一般,这样就会自然而然的把身心融入大自然之中,与大自然保持高度的一致和统一,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我们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及亲人不生病,它也是道医追求的最高境界。
每天都要进行劳作,但不能超过人体耐受的程度,要劳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