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已确诊超200例新型冠状病毒,科普7种预防知识!你一定要知道!
2019新型冠状病毒,即“2019-nCoV”,因2019年武汉病毒性肺炎病例而被发现,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自被发现以来,其感染疫情便被全世界关注着。截止到1月20日21:00点,目前境内累计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218例。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全国疫情
|
省份
|
确诊病例
|
武汉
|
198例
|
北京
|
5例
|
广东
|
14例
|
上海
|
1例
|
共计
|
218例
|
(数据截至1月20日21:00)
1月20日晚间,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钟南山院士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根据目前的资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肯定的人传人,在广东有2个病例,没去过武汉,但家人去了武汉后染上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现在可以说,肯定的,有人传人现象。
1月20日下午,钟南山院士在发布会上表示,春节期间,估计得病的人数还会有增加,要防止传播,防止出现超级传播者。当前防控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
冠状病毒在系统分类上,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冠状病毒属的病毒是具外套膜(envelope)的正链单股RNA病毒,直径约80~120nm,其遗传物质是所有RNA病毒中最大的,只感染人、鼠、猪、猫、犬、禽类脊椎动物。
例如引起非典型肺炎的SARS病毒,以及引起中东呼吸综合征的MERS病毒。
冠状病毒最先是1937年从鸡身上分离出来,病毒颗粒的直径60~200nm,平均直径为100nm,呈球形或椭圆形,具有多形性。
病毒有包膜,包膜上存在棘突,整个病毒像日冕,不同的冠状病毒的棘突有明显的差异。在冠状病毒感染细胞内有时可以见到管状的包涵体。而新型冠状病毒(nCoV)是一种先前尚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如此次中国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数患者为中轻症,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1、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3、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和血沉升高,降钙素原正常,严重者D-二聚体升高。 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1、武汉收治病例多数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部分病例为家庭聚集性发病。目前,正值春运期间,普通老百姓该如何远离新型冠状病毒?冠状病毒以飞沫传播为主,正确佩戴口罩是一个重要的预防方法,要选用医用防护口罩或N95口罩。戴口罩时要让鼻夹紧贴鼻翼,把口罩褶皱拉至下巴部位,保证鼻子和嘴巴被完全罩起来,这样可以有效预防以飞沫传播为主的病毒性感染。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一般症状是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出现这些症状的患者也应该佩戴口罩,防止病毒传染给其他人。专家不建议普通老百姓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因为医用防护口罩虽然提高了过滤病毒颗粒的效果,但是透气性差,长时间佩戴会导致缺氧,从而降低人体抵抗力;
只有在预防经空气传播疾病如开放性肺结核、麻疹等疾病时才需要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注:不管哪种口罩,其预防效果都是有限的,需及时更换。 健康成年人的一个喷嚏里大约有30万个微生物(包含细菌和病毒),若患有呼吸道疾病,细菌数量更是惊人。
因此人在打喷嚏或者咳嗽时,需要进行遮挡,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但是不可以用手直接遮挡,应该用纸巾遮挡,如果来不及的话,要用胳膊遮挡。 在餐前便后、外出回家、接触垃圾、抚摸动物或处理动物粪便后,要记得洗手。
洗手时,要注意用流动的水和使用肥皂(皂液)洗手,揉搓的时间不少于15秒。为了方便记忆,揉搓步骤简单归纳为7字口诀:“内—外—夹—弓—大—立—腕”。
4、提高免疫力,尽量少去人多且封闭的场所,必要时要佩戴口罩。适当加强锻炼、清淡饮食、规律作息,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避免被感染的最重要手段。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众场合和人多集中的地方(如医院、车站、机场等),必要时可佩带口罩。外出回家后,及时洗手、洗鼻。如有发热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症状,特别是持续发热不退,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7、烹调时彻底煮熟肉类和蛋类。在无保护措施时,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和家禽家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