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迷你导航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力挺中医药,每一代领导人都是铁杆!

                                     壹
 河南南阳是医圣张仲景的故乡。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等名著。

当代非著名医学家、无证行医的葛又文先生研制的清肺排毒汤,就是根据张仲景的著作研制而成的,成为唯一一种治疗和预防新冠肺炎的特效药。
5月1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报道: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源自中国古典医籍的“三药三方”在疫病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三药三方”的代表——清肺排毒汤,就是由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经典方剂融合而来。5月12日,正在河南南阳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首先来到这里的医圣祠(即张仲景祠)。


总书记到南阳后,第一站就考察医圣祠,有其深意。中医药不仅在过去一年多的疫情中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在未来仍将对全球抗疫提供强大支撑。
12日,习近平在南阳市就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调研。他首先来到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墓祠纪念地医圣祠,了解张仲景生平和对中医药发展的贡献,了解中医药在防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的作用,以及中医药传承创新情况。他强调,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要做好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积极推进中医药科研和创新,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推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相促进,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
由于目前全球疫情愈演愈烈,疫苗接种虽证明有一定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抑制疫情蔓延,有些国家疫情甚至更加肆虐。因此,必须多方面想办法,构筑多层次、立体网状的疫情防控体系。在过去一年多时间的疫病治疗中起到了重大作用的中医药,理应纳入到防控体系中来。这是广大人民的深切呼声。
根据总书记的指示,相关的研究成果现在已经有了。光明日报5月10日报道,日前,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教授李静团队研究指出:“(在所有的相关中药、西药中),清肺排毒汤是唯一一个显示明确降低死亡率的药物”。“未接受清肺排毒汤治疗的患者院内死亡率为4.8%,而与之相比,接受清肺排毒汤治疗的患者死亡率仅为1.2%”。可以说,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冠肺炎优势极其明显。


过去,中医药、尤其是清肺排毒汤的疗效仍仅仅是“江湖传说”,而在李静团队的研究成果发布之后,清肺排毒汤的效果就成了一项板上钉钉的科学研究成果了。
正在这个时候,习总书记来到南阳参观医圣祠,这可能与李静团队研究成果的发布有一定的联系。 

                                     贰
 在此,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习总书记的中医缘。
1969年,年仅16岁的习近平,下放到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村。现在人们熟知的是他在这里与群众打成一片,参加劳动并成为大队支书的事迹。


但一个鲜为人知的事情是,习近平在下放期间还当过了赤脚医生。当时由于缺医少药,免不了要使用一些草药,所以习总书记很早就了解中医药。
这个很早,究竟早到什么时候呢?网络上查不到相关的材料,但笔者可以提供一些其它情况作为佐证。这要从习近平的父辈说起。
1953年,曾有“五马进京”盛事。即五大行政区首脑调入中央任职,包括西南局书记邓小平、西北局书记习仲勋、东北局书记高岗、中南局书记邓子恢、华东局书记饶漱石。
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同志进京之时,并未带太多随员,只带了一名大秘书:薛和昉。薛和昉在进京之后,起初是帮助习仲勋起草各类文件,以及负责其它一些相关工作。但由于1954年、1955年毛主席对当时的卫生部提出强烈批评:“看不起中医药是一种极端卑鄙的资产阶级思想的反映”。于是中央决定设立了卫生部中医司(即今天的中医药管理局),调薛和昉担任第一任司长,以平衡中西医在卫生部的地位。


为何是薛和昉呢?原来,薛和昉是辅仁大学医学专业学生,肄业参加革命后,仍不断研究中医药,在延安时代曾为多人看病治疗。周总理曾经称赞说:“和昉同志真是一专多能呀!”
由于薛和昉的资历老、有医学背景,且有为他人诊病治伤的经历,因此被调到中医司担任首任司长,为共和国中医药事业作出了许多开拓性的贡献。(网上传吕炳奎为共和国首任中医司司长,不确。吕应为第二任。)
事实上,薛和昉及其子薛铁伦都曾为习总书记的家人诊病治疗过。由于习薛两家的亲密关系,因此,习近平对中医药的早期印象,有可能来薛和昉,或来自其间接影响。
多年以后,习总书记的母亲齐心老人嘱咐薛铁伦:“你要把你父亲和习叔叔(指习仲勋)的革命友谊写下来。”后来,薛铁伦写作了《黄河边纪事》一书,叙述了父亲的一生。此书2014年已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题写书名的是百岁老人王定国(谢觉哉夫人)。


薛铁伦,1950年6月出生,是甘肃省著名的中医师,目前仍在甘肃兰州行医。薛铁伦老师曾亲口对笔者(即风雨公众号主)说:“习薛两家交往甚密,我小时候和习近平是在一个院子里长大的”。 

                                     叁
                                   把老祖宗留下来的瑰宝传承好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南南阳考察第一天就去了医圣祠——了解医圣张仲景生平及其对中医药发展作出的贡献,并考察了艾草制品产业发展情况,再次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传承创新的高度重视,也为其振兴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中医热”不断掀起风潮——超过六成的欧洲人在用中医药治病;屠呦呦凭借青蒿素的发明摘得诺贝尔奖;里约奥运会上,泳坛名将菲尔普斯身上的火罐烙印,更是让世界加深了对中医药的认识。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中医药迎来了高光时刻。我国利用中医药疗法让轻症患者的病情得到明显改善,对重症患者则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亡率,再次证明了中医药的作用和价值。

此乃“中国智慧”,更是“中国力量”。

然而,随着西医药的发展并在世界范围广泛传播,部分国人对中医药理论及其疗效产生质疑。再加上管理体制不顺、专业人才缺乏、评价体系欠缺、产业集中度低等“梗阻”制约,我国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遭遇严峻挑战。

中医宝藏尚待挖掘,中医文化亟待传播。这是情怀,更是责任与担当!

把老祖宗留下来的瑰宝传承好,要改变思想认识。目前,社会上对中医药存在很多误解,大多数还是以西医标准评判中医,不按照其自身规律办事。应重视并下大力气宣传普及中医药知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其认识度和认可度。

把老祖宗留下来的瑰宝传承好,要建立健全体系。早在2003年,我国就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表明了党和国家鲜明的支持态度。然而在具体操作中政出多门,且执行主要参照西医西药管理模式,致使法律权威受到一定限制。

把老祖宗留下来的瑰宝传承好,要加强人才培养。随着健康观念的改变,人们对名中医的需求越来越大,从业者的数量却不能满足这一缺口。另外,从业人员尚存在中医思维弱化、传统文化基础薄弱等短板,教育方式和评价体系亟待探索。

把老祖宗留下来的瑰宝传承好,要持续科技创新。纵观中医药千百年来的发展史,创新始终是推动发展的根本。为了跟上时代的发展,中医学需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研究现代诊疗手段,真正做到历久弥新,福泽苍生。

厚积薄发终有时。令国人欣慰的是,2018年11月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的第十五届世界中医药大会,将每年的10月11日设立为“世界中医药日”。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兼容并蓄,开放包容。这是对中医药科学成果的尊重,更是对人类文明共同成果的尊重。

期待祖国中医药文化发展迎来新的春天。

 

                                     肆
 在习总书记的“中华复兴”、“中国梦”理念中,发扬光大传统文化占有重要地位。而在严峻的疫情之下,发展传统的中医药事业,更是重中之重
因此,5月12日,习总书记专程到河南南阳参观了医圣祠。也许不仅仅是作为领导人的身份,也包括作为一名曾经的医者(赤脚医生)表达自己的敬仰之情。


不知道医圣当年写作《伤寒杂病论》之时,是否曾经想到过这部著作竟然能够惠及1800年之后的人们。
无疑地,目前中医药的发展环境变得非常宽松,条件极好。但是在全球新冠疫情愈演愈烈的情况下,仍需要我们快马加鞭,进一步强调中医药的发展。
今天传出的另外一个有关中医药的消息: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9日至12日率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在甘肃进行中医药法执法检查。他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中医药法实施和监督,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振兴,助力富民兴陇、护佑民生,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连全国人大常委会都在为中医药发展做重大的专门工作!
同时再回顾一下习总书记在南阳视察的报道:
5月12日下午,正在河南省南阳市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医圣祠和南阳药益宝艾草制品有限公司,了解中医药发展和艾草制品产业发展情况。习近平说,过去,中华民族几千年都是靠中医药治病救人。特别是经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非典等重大传染病之后,我们对中医药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要发展中医药,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中医药,应当腾飞,不负众望!

                                     伍
 总书记又去到南阳药益宝艾草制品有限公司,了解中医药发展和艾草制品产业发展情况。

总书记还说了一段振奋人心的话,他说:过去,中华民族几千年都是靠中医药治病救人。特别是经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非典等重大传染病之后,我们对中医药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要发展中医药,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看着总书记走在医圣祠里的样子,看着总书记拿着艾条的样子,笔者既感动又振奋。

进一步发展中医药,国家是认真的,是严肃的,中医药的发展是未来可期的。

在2020年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张伯礼院士获得了“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总书记亲自颁发的勋章。

在那场直播中,我们看到,总书记在给张伯礼院士颁奖时是最为和颜悦色的,并有一些简单的交流,让人看了心底生暖。

抗疫表彰大会后,新京报知道视频对张伯礼院士做了采访,在其发布的采访视频中,张伯礼院士说到:总书记在给我颁奖时说,中医药在这次(抗疫)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得到了很大的发扬。

这是党和国家对中医药抗疫贡献的高度肯定。

中医药能在这次抗疫中“脱颖而出”实际上经历了很多的困难,这一点张伯礼院士也都说到过。中医药战疫能取得如此成绩,离不开“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离不开国家领导人对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视和扶持。

2016年2月,总书记去南昌考察了江中药谷制造基地,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一定要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

2018年10月,总书记考察了珠海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强调,要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让中医药走向世界。

对中医药的肯定,对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视,总书记还在其他很多重要场合指示过、强调过。

中医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是我们的文化自信。

这一次到访南阳医圣祠考察艾草企业,总书记再次传递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鲜明信号。

现在,中医药已传播到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新冠全球大流行以来,我国也一直在积极地分享中医药抗疫的经验,同时,中医药也在积极地参与全球抗疫。

如匈牙利,是第一个采用大锅药预防新冠的欧洲国家,匈牙利岐黄中医药中心的“云端”中医门诊从2020年到2021年,接诊了5000到6000名新冠患者。匈牙利前总理迈杰希·彼得充分肯定中医药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发挥的作用。他说:“中医药能帮助人们解决问题,因为它能因人而异进行针对性治疗。中西医结合能帮助患者摆脱病痛,抗击新冠疫*情。”

乌克兰前总理季莫申科在去年8月23日确诊感染新冠且病情严重,在其他方法治疗成效不大的情况下,求助于中国中医专家,于9月5日服用了中国中医专家提供的中药后,病情出现好转,9月下旬即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各国应重视研究中医药这一宝贵财富并将其应用于全人类的健康事业,她本人将积极推动中医药国际化。

还有很多事迹。这些都证明了,中医药可以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以及文化自信。

总书记提出的进一步发展中医药,鼓舞了我们这些信中医爱中医的人,各大媒体的争相报道,让人振奋。

中医加油,乘风破浪,继续并更好地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