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咯血:孔最穴。操作手法:同上,泻法为主,1-1.2寸。主治病症:咳嗽、咳血。
4、气管炎:肺俞穴。操作手法:1寸。斜向各脊椎刺,捻转。主治:支气管炎、咳嗽、咳血、肺结核。
5、哮喘:鱼际穴。操作手法:1寸。向劳宫方向刺,捻转主治:哮喘、支气管炎
8、降压:曲池穴操作手法:高血压伴高血脂可配丰隆,如肾炎引起则配三阴交。
9、胸闷:膻中穴操作手法:1.5寸。沿胸骨刺,伴心慌气短加内关主治:胸闷、胸痛、气喘、肝气郁结
10、肺炎:列缺穴。操作手法:向上斜刺0.4-0.8寸,捻转,5分钟行1次针,伴胸痛发热等,加肺俞、曲池等。主治:肺炎、肺结核、肺气肿、哮喘。
11、调心:内关穴。操作手法:1寸。直刺,捻转,5分钟行1次针。主治:陈发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胸闷、应急综合征及心绞痛等。
12、冠心:解溪穴直下2.5寸,脚面第2、3趾骨之间。操作手法:1寸。直刺0.5-0.8寸,捻转,2-3分钟行1次针。主治:冠心病、胸闷、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等。
15、失语:人中操作手法:刺8分,斜向上,留25分钟,強刺激。主治病症::癔症性失语或功能性失语。
16、中暑:少商穴操作手法:刺0.3-0.5分,捻转,泻法,留10-15分钟,发热大汗可放血2-3滴。主治:中暑、中风昏迷。
17、神衰:神阙穴操作手法:直刺0.5—1寸,平补平泻法,捻转,留20分钟,起针后拔罐10分钟。
18、神官:承山穴操作手法:刺2.5寸,平法,伴心慌气短等加内关、膻中。主治:神经官能症。
21、眩晕:百会穴操作手法:刺1寸,平法。主治:梅尼尔病。
23、子宮脱垂:腰奇穴操作手法:刺3寸,捻,向上刺。
26、耳聋:听宫穴操作手法:刺0.8寸,捻。主治:突发性耳聋、药物中毒性耳聋、耳呜。
28、面抽穴:颧髎操作手法:直刺0.5-1寸,泻法。主治病症:面肌痉挛,面肌抽搐。
29、面瘫:下关穴操作手法:直刺1-1.2寸,泻法。加配鱼腰、四白、颊车更好,火盛患侧耳尖放血,寒盛加鱼际、四白、太阳等。主治: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
30、偏瘫:率谷穴操作手法:健侧刺0.5-1寸,平刺,提捻。主治:脑中风偏瘫、偏头痛。
31、脑缺血:风池穴操作手法:刺2寸,捻转,留30分钟。主治:脑供血不足。
32、尿频:太溪穴操作手法:刺0.-1寸,平法。主治:尿频或尿液次数增多。
33、降糖:胰俞穴操作手法:斜刺1.5寸,泻法,留30分钟,配三阴交、脾俞、足三里、神门、肾俞。主治:糖尿病、血糖过高。
34、降脂:丰隆穴。操作手法:直刺2寸,提插泻法,留30分钟。主治:高脂血症,肥胖。
37、前头痛:中脘穴。操作手法:直刺1.5寸,泻法。
38、偏头痛:太冲穴操作手法:斜向足跟刺1.2寸,泻法。
39、后头痛:至阴穴操作手法:刺0.3寸,
41、足跟痛:大陵穴操作手法:刺0.8寸,捻,交叉或健侧。主治:足跟痛,足底骨刺及蹠韧带炎症。
43、泌感:秩边穴操作手法:直刺2.5-3寸,如为肾盂肾炎可配肾俞、阴陵泉,如为膀胱炎,可配膀胱俞、三阴交穴,如为尿道炎,可配中极、三阴交。
48、止泻:申脉穴操作手法:直刺0.5寸,捻,平法,加灸。主治:急性泄泻、急性肠炎、慢性结肠炎。
51、便秘:支沟穴操作手法:直刺1.5寸,泻法。
56、阳痿穴:阴包。操作手法:刺2寸,捻,平法。可配艾炙关元。主治病症:功能性阳痿、遗精。
59、肠梗阻穴:足三里。操作手法:直刺2.5寸,泻法。可配艾灸神阙。主治病症:急性肠梗阻。
60、乳腺炎穴:肩井。操作手法:直刺0.5-0.7寸,捻,泻法。主治:急性乳腺炎、肿痛。
61、疝气:归来穴操作手法:刺1.2寸,捻补。
68、肘痛:阴陵泉穴操作手法:对侧,刺2.5寸,提插,泻法。主治病症:肘关节炎、扭伤、网球肘。
操作手法:刺入2.5寸,提插。主治:后背肌肉痛,神经痛。
79、下牙痛:合谷穴操作手法:患或双侧刺1.5寸,泻法。
83、网球肘:冲阳穴操作手法:刺1寸,泻法。
88、胎盘滞留:至阴穴操作手法:刺0.3寸,捻。
90、闭经:长强穴操作手法:刺1寸,泻法。
96、疳积:四缝穴操作手法:同上。主治: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及腹泻。
98、睾丸鞘膜积液:水道穴操作手法:患侧刺1.5-1.8寸,泻法,可灸。主治:小儿睾丸鞘膜积液。
102、咽痛:廉泉穴操作手法:刺1寸,捻。
103、口疮:玉枕穴操作手法:刺血。主治:口腔溃疡、口角糜烂等。
105、呃逆:攒竹穴操作手法:向鱼腰方向刺1寸,捻。
109、近视:睛明穴操作手法:刺0.5寸,可配太阳、球后、四白